南昌急救中心2016年度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南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预算法》,全面落实省政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提高部门整体依法履职效率,促进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结合省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需求,按照《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意见》、《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昌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及《南昌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16年度市直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我中心对2016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实施了绩效评价。
一、部门概述
南昌急救中心于1985年成立,是南昌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属的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承担着我市日常院前急救、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转送、烈性传染病转送、辖区内大型会议和群体活动院前医疗保障等任务。
中心设立了4个分中心,建有 23个急救待命点,基本覆盖了南昌城区。与南大二附院、省人民医院、市第一、第二、第三医院、解放军第九四医院、武警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地方医院及部队医院建立了网络医院协作关系。
中心现有救护车51辆,除抢救型救护车外,还包括监护型救护车15辆、负压型救护车1辆、智能型救护车16辆、视频通讯指挥车1辆,车辆日均出车150余次,年行驶144.11万公里,年执行急救出车任务54056 次。
二、部门职能、年度工作计划、中期规划的相关程度分析及判断
(一)部门职能
承担南昌地区日常院前医疗急救、危重病人的途中监护、合理分流至院内;负责本地区突发事件伤病员的现场救治、途中医学监护、科学分流至医院;在突发事件紧急状态下,经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指挥、协调辖区内医疗机构、急救资源进行紧急医疗救援,确保信息传递通畅;利用辖区内医疗机构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急救网点,建立畅通的绿色抢救通道,使患者能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负责辖区内应急专业救援技能培训、演练,对全省院前急救网络建设业务指导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市民、社区、单位团体等进行医疗急救知识的宣传、自救、互救技能培训;负责辖区内大型会议和群体性活动的医疗保障。
(二)年度工作计划
1.实施信息化建设:全面启用院前急救信息化工作,启用电子病历系统、内部管理系统、车载病人信息移动传输系统、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及能力。
2.加强能力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我市网络体系建设。按区域设置,依托市三医院朝阳新院建设,同步推进南昌急救中心朝阳分中心建设。二是认真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急救与紧急医疗救援合作建设意向书》。积极与武汉、长沙及合肥市急救中心开展八个方面工作,不断推进四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三是开展空中救援服务。争取与南大一附院达成空中救援服务有关协议,开展相关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我市院前急救服务水平。
3.强化队伍建设:继续与市编办协调,力争分两至三年分步解决65个编制问题,保证公开招聘引进基础性人才,使院前急救队伍相对稳定;继续争取政府采用购买服务方式,解决聘用人员队伍不稳定问题;继续与市财政局协调,解决救护车更新机制建立以及运行经费解决方式等问题。
4.抓实创建工作:一是全面巩固2015年市、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成果,继续抓好道德讲堂、志愿服务等工作;二是全面落实中心控烟、节能、综治维稳及安全生产等工作。
充分发挥市级急救中心职能及优势,强化对南昌县等四县“120”日常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业务指导及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推进工作,不断完善我市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建设,促进我市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
(三)中期规划
加快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发展,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医疗救治水平、提升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目标与中期规划一致,中期规划由每年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与中期规划充分反映了急救中心的职能,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与中期规划,即实现了急救中心的职能,三者相辅相成,部门职能体现急救中心的宗旨,指导中期规划,并由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实施完成。
三、部门重点项目的组织开展情况
2013年6月南昌市已正式实施无标车、黄标车限时、限区域行驶政策,并规划到2015年底前要全部淘汰当前已注册的“黄标车”。 近年来,中心利用政府能力建设项目及自筹资金正在有计划的报废更新“黄标”救护车或年限长,车况差的救护车,由于受资金限制仍剩12辆“黄标”救护车未报废更新。2016年7月,公安交管、商务、环保等部门联合下发对“黄标车”不予安全检测的通知。为此,中心与政府部门积极沟通,使得中心“黄标车”在2016年仍可年检使用,但要求在2017年底需作报废处理。2016年11月,南昌市将举行国际马拉松比赛,政府要求中心派出20辆救护车参与医疗保障。同时,对于执行“南昌国际马拉松”医疗保障的车辆以及随车设备都进行了严格要求。
2016年政府下拨300万元作为南昌急救中心专项资金,用于更新购置6辆救护车及随车设备。中心把购置的6辆新救护车及时投入到院前急救及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中去,顺利的完成了马拉松比赛医疗保障,同时也保障了日常院前急救用车需求。
四、部门预决算情况
(一)本年度预决算情况
1.预算情况
2016年中心本级部门安排预算收入总额2176.36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913.02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263.34万元。安排预算支出总额2176.36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046.36万元(人员经费986.16万元、日常公用经费1060.2万元),项目支出130万元。
2.决算情况
2016年中心本级部门决算报表显示决算收入总额2902.7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639.41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263.34万元。决算支出总额2902.7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450.89万元(人员经费1962.24万元、日常公用经费488.65万元),项目支出451.86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二)上年度预决算情况
1.预算情况
2015年南昌急救中心本级部门预算安排收入总额1824.95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690.11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34.84万元。预算安排支出总额1824.95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754.95万元(人员经费1105.69万元、日常公用经费649.26万元),项目支出70万元。
2.决算情况
2015年中心本级部门决算报表显示决算收入总额2261.61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2126.77万元,年初结转和结余134.84万元。决算支出总额2261.6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98.27万元(人员经费1532.22万元、日常公用经费466.05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263.34万元。
五、部门内部管理情况
为保证急救中心部门职能的施行,充分反映急救中心救治宗旨,保证急救中心正常运转,按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执行事务,并可持续发展,急救中心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
1.部门预算管理制度;
2.资金使用审批制度;
3.货币资金管理制度;
4.公务卡管理办法;
5.差旅费管理办法;
6.财务报账制度;
7.财产管理制度;
8.采购工作制度;
9.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
急救中心的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并得到有效执行,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以及有关部门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资金的拨付有完整的审批过程和手续;项目的重大开支经过评估论证;符合部门预算批复的用途;不存在截留情况;不存在挤占情况;不存在挪用情况;不存在虚列支出情况。急救中心按规定内容、按规定时限公开预决算信息。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基础数据信息和会计信息资料真实、完整、准确。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合法、合规、完整,并得到有效执行,资产保存完整,资产账务管理合规,帐实相符。
六、部门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
(一)部门整体支出的经济性
1.预算完成率:2016年部门预算完成数为2902.75万元,预算安排数为2902.75万元,预算完成率为100.00%,达到目标值。
2.预算调整率:2016年部门预算调整数为156.82万元,预算调整率7.21%,在目标值范围之内。
3.支付进度率:2016年1-6月支付进度率为55.37%,全年支付进度率为100.00%,完成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目标任务。
4.结余结转率:2016年年末无结转结余,结转结余率为0%,达到目标值。
5.公用经费控制率:2016年部门实际支付公用经费总额为488.65万元,预算安排总额为1060.2万元,公用经费控制率为46.09%,在目标值范围内。
6.“三公经费”控制率:2016年度“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总额304.82万元,“三公经费”预算安排数349.98万元,“三公经费”控制率87.1%,在目标值范围内。
7.政府采购执行率:2016年度实际政府采购预算项目12个,政府采购预算项目13个,政府采购执行率92.31%。
8.重点项目支出安排率:2016年度预算安排重点项目支出总额300万元,年度预算支出总额为2902.75万元,项目支出安排率为11.09%。
(二)部门整体支出的效率性
近十五年来(特别是2003年“非典”过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在此环境下,中心硬件及软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院前急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已由十年前的不足10个急救网点,发展为现在的二十多个急救网点,救护车由原来的10余辆发展为现在的50多辆,基本上能满足市民对日常院前急救的需求。
中心作为江西省院前急救质控挂靠单位,利用自身的优势,指导南昌县、新建区、安义县、进贤县急救中心创建,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急救体系建设。市区急救待命点南至银三角、东至罗家集,西至湾里,北至望城,急救半径不足5公里,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在15分钟以内,覆盖了南昌城区,基本消灭了急救盲区,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理念逐步形成。
(三) 部门整体支出的效益性
中心更换了车况较差的救护车,改善了车况,使得院前急救路救次数明显减少,大大改善了中心救护车车容车貌,车辆外观环境清洁,抢救设施设备齐全,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中心荣获“南昌市第十五届文明单位”、“区级文明单位”、“马拉松比赛保障先进单位”“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七、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2016年度南昌急救中心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得分为95.52分(详见附件2),评价等级为优。急救中心所有项目按计划如期完成,较好地改善和提高了救护车辆和随车医疗设备等院前急救装备水平、基本上能够适应城市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日常院前急救的需求。
存在的问题: 1.“三公经费”变动率3.27%,变动幅度较大;
2.项目支出安排率11.09%,占部门预算总支出比率较低。
八、基于本次评价对提高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的建议
基于本次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为提高以后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提出以下相关建议:1.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尤其是“三公经费”的预算控制,使之不超出上年预算数;2.加强项目的经费保障,提高项目支出安排率,夯实项目建设基础。
南昌急救中心
二〇一七年八月三十一日